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实验教学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系统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治理与设计、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预期能够达到:

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社会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目标3掌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掌握认识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撰写实践创新能力。

目标4: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变化需要,从而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目标5: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或有能力领导具体应用领域的项目团队。

二、毕业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以及环境科学领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方法,并具备必要的工程基础、现代计算机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

2.问题分析: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问题,熟悉和掌握专业相关的软件和工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特定的复杂环境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工艺、工程的初步设计及计算,并能在此环节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同时能全面考虑到安全、环境、法律、文化、健康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4.研究:能够基于环境科学、海洋学等领域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境保护问题,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环境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科学与社会:能够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评价复杂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相关各方应承担的社会和法律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问题的专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环境保护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与沟通,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和掌握环境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满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达成,本专业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等教学环节。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表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四、主干学科

本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二级学科为环境科学(083001)。

五、核心课程

环境生态与健康、环境学概论、海洋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地学基础、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水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海洋学、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等。

六、标准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2.授予学位: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条件

1.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

2. 学位授予条件: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满足《天津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相应规定者,授予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结构与各类课程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实践教学

学分

占总学分比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67.5

39.70%

1184+2W

12

7.06%

214+2W

选修

1

0.59%

16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33.5

19.70%

632

6

3.82%

200

选修

0

0%

0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28

16.47%

536

5.5

3.24%

176

选修

7

4.12%

112

0.5

0.29%

8

个性培养及创新拓展课程

新工科

选修

8

4.7%

128

新文科

选修

德育培养与劳动训练

选修

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

选修

审美体验与艺术鉴赏

选修

2

1.2%

3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23

13.53%

31W

23

13.53%

31W

选修

0

0%

0

合计

170

100%

2640+33w

47

27.65%

598+33W

八、主要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

序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2

环境生态与健康A

3

环境学概论

4

海洋学概论

5

环境生态学

6

环境地学基础

7

环境分析化学

8

流体力学基础

9

环境微生物学

10

环境化学

11

水环境学

12

环境监测

13

环境影响评价

14

环境海洋学

15

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16

环境工程学

17

环境规划与管理

18

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

19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20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21

环境化学实验

22

环境监测实验

23

环境生态学实验

24

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上机

25

环境海洋学虚拟仿真实验

26

环境工程学实验

27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28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29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

30

环境化学综合实验

31

环境工程学综合实验

32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

33

环境认识实习

34

环境监测实习

35

环境污染控制实习

36

学年论文

37

创新实践项目

38

毕业实习

39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

九、教学进程表(见附件)

十、主要课程拓扑图(见附件)

院长: 教学副院长: 专业负责人: